3年多来,中非双方并肩携手,全力推进落实“八大行动”等峰会成果,完成了一大批重点合作项目,中非贸易额和中国对非洲的投资额稳步攀升,几乎所有论坛非方成员都加入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大家庭,为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注入了强劲动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站在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起点上,我愿提出4点主张。
——2021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典出《道德经》,原文是“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经》又称《老子》,相传为春秋时老子所作,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全文五千多字,体现了老子对大千世界万物规律的观察,言简而意味深长,质朴而充满哲理,其中“上善若水”的东方智慧,涵养了华夏儿女如水一般的性格底色,成为中华民族于千磨万击中绵延不绝的坚韧之源。
这里,老子用了三个比喻:合抱的大树从细小的幼苗长成,九层的高台由泥土堆积起来,漫长的路程从脚下开始出发。这些都揭示了同一个道理:远大的目标应从当下开始行动,唯有注重“足下”的积累,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前行,才能最终走向“千里”。
这一思想深刻影响了后来人。在《荀子·劝学篇》中,荀子提出了“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等观点,并据此得出了“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结论。《中庸》有云:“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君子走远路,一定要从近处、脚下出发;攀登高山,一定要从山下启程。湖南岳麓书院如今尚存有“自卑亭”古迹,意在告诫前来求学的年轻学子,无论是求学问道还是修养身心,都须从基础做起,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厚积薄发。南北朝刘昼亦在《刘子·崇学》中写道:“为山者,基于一篑之土,以成千丈之峭;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理很简单,做起来却并不容易。千里之行是理想和志向,始于足下是决心和恒心。有了前者,方能高瞻远瞩,胸襟博大,找到正确方向;有了后者,方能坚韧不拔,耐心走好脚下的路,让梦想照进现实。《天工开物》被称为中国首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百科全书,书中梳理了一百三十多种生产技术和工具。为写作这本书,作者宋应星花费大量时间遍访打谷场、手工作坊、店铺、窑厂、工地,观察、对话各类农人、匠人、工人、手艺人,可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问万件事、拜万人师。生活窘迫、困难重重、半生辛劳,这部科技著作得以完成并付诸出版,完全是作者以超乎寻常的信念和坚韧不拔的付出作为支撑的。
伟大事业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既立志高远,又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沿着正确的道路往前走,正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历经百年奋斗取得重大成就的重要密码。
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党,同时始终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结合起来,同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结合起来,扎扎实实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中国成立不久,我们党就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先后制定了14个五年规划(计划),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提升、人民生活改善,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号召全党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着眼百年甚至千年观察和思考历史演进,谋划未来的发展蓝图,然后立足当下,聚焦我们正在做的事情,践行好自己的初心使命,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宏阔历史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追求,它顺乎潮流、合乎民心,已经并正在焕发出勃勃生机、呈现出光明前景。在通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上,中国的道路与奋斗也必将引领人类进步潮流,为人类开辟更加繁荣、更加安宁的美好未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事业越是伟大壮丽、目标越是光辉灿烂,就越是注定伴随艰难曲折,需要拉长时间尺度,执着清醒笃定前行。现在,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我们必须一以贯之、一往无前,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既只争朝夕,又不只看朝夕、图毕其功于一役,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应当坚信,14亿人的脚步,足以踏石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