舐犊之情,人皆有之。但为官者,更应秉持“爱子,教之以义方”,不能“广营生计以遗之”。唐代罗隐《夏州胡常侍》诗云:“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如果为官者一门心思为孩子谋利留财,最终的结果不仅会害自己,而且会害子孙。
林则徐有副对联:“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则增其过。”为官者若一心为孩子谋家财,固然能满足其一时的物质享受,但这种不劳而获的财富可能会消磨孩子的斗志,滋长其不求进取的惰性,有的孩子甚至会恃“财”而骄。更何况若家财来源不是正途,东窗事发之际,父母与孩子都将体会到“谋财留钱,反增其过”的悔恨。
宋人林逋《省心录》有言:“为子孙作富贵计者,十败其九;为人作善方便者,其后受惠。”作为父母,与其费尽心机为子孙捞票子、谋位子,不如留下嘉言善行,给子孙作个好样子。隋朝名臣房彦谦为官清廉,所得俸禄大多周济了亲友,“家无余财”。他告诫儿子房玄龄:“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明代廉臣郑照,在任上“无贪利,无失政,无冤民,操守甚峻”,当他的孙子口渴想吃鄱阳梨时,他用瓢舀起湖中清水给孩子解渴。时人撰联赞曰:“拜命治华封,百里苍生沾雨露;乞辞归故里,一瓢清水付儿孙。”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房彦谦、郑照没有为子孙谋计有形的家财,而是以身示诫、作出表率,留给子孙清廉自律的家风,这种无形的精神财富才是最宝贵、最深远的。正所谓:“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留下再多的金银财宝总有坐吃山空的一天,而忠厚朴实的品行、好学上进的传统却是真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让子孙后代受益无穷。
留家财不如留家风,中国共产党人深谙此理,众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体力行,为我们树立了标杆。毛泽东给自己定下三条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周恩来曾立下“不许请客送礼”“生活要艰苦朴素”“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等“十条家规”;陈云给家人定下“三不准”:不准搭乘他的公务车,不准翻看、接触他看的文件,子女不准随便进出他的办公室……这些广为传颂的家风故事,体现的正是共产党人“肝胆许国计、清廉传后人”的清醒和智慧。
留钱莫若留贤,造财不如造才。树立良好家风家教,党员干部当知行合一、以身为范。既要克己自律,做遵规守纪清正廉洁的表率,又要管好家人,对子女要“内正心、外正容”,立规矩、定标杆。如此,才是惠及子孙的深远之计,亦是留给子孙最大的财富。(杨力彬)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