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育人

心理育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育人 -> 正文

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丨我爱我,从心开始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1-05-25

刚过去的“520”我们都在忙着表达对别人的爱,今天是“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在这一天也请你学会认真爱自己。

关于5·25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

每年的5月25日是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取谐音“我爱我”,意在提醒大学生关爱自我心理成长,促进自我身心健康。2004年,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办公室向全国大学生发出倡议,把每年的5月25日确定为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它的核心内容是:关爱自我,了解自我,接纳自己,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和心灵成长,提高自身心理素质,进而爱别人,爱社会。

下面请跟随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关于心理健康的知识,爱自己从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掌握科学的调适方法开始。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环境适应问题

这类问题在刚入学的新生中较为常见,告别了曾经熟悉的环境、熟悉的家人朋友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很多事情都要重新适应。另外,对于即将毕业的大三的同学来说,学会适应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2.学业问题

大学生常见的学业问题主要表现有:

没有学习目的和动力,高中学习的目标是考大学,进入大学之后突然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习了,对学习十分懈怠,甚至被挂科警告;

难以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方法,大学对于学习的自主性要求提高,很多缺乏自主性和自制力的同学难以适应。

3.人际交往问题

进入到大学阶段,随着人际交往的范围增大,对于同学们的人际交往能力的要求也在提高,很多同学也想要去跟别人交往,但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的技巧,又怕被拒绝、嫌弃,由此可能产生自卑、被孤立、逃避交往等问题。

4.恋爱问题

大学时期同学们开始向往并追寻美好的爱情,但是缺乏对于爱和被爱的正确理解,难以开启一段亲密关系,不知道情侣之间应该如何相处,饱受失恋之苦难以进行自我调适导致抑郁、甚至自杀等问题。

5.理想与现实存在差距产生的心理困惑

进入到大学阶段,每个人都会对未来的生活和学习充满憧憬和向往,但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并不是事事都会按照自己预定的目标和方向进行发展,在遭遇到现实的挫折时,很多人就会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表现为怨天尤人,自尊也可能转换为自卑、自弃,从而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学业的发展。

二、做到这六点可减少心理问题

1.规律作息

规律作息除了保证身体健康外,对心理和大脑健康也十分重要。建议早睡早起,每日保证7~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2.远离烟酒

长时间吸烟或饮酒对情绪有破坏作用,严重时会形成烟瘾或酒瘾,正常的脑功能也会受到破坏。可能有些人会问,偶尔的吸烟饮酒是不是没关系?比如“以酒助眠”?“小酌怡情”?这些理解是错误的。目前研究发现,吸烟饮酒是不良的减压方法,对身心健康毫无益处,饮酒带来的睡眠也不是正常健康的睡眠。

3.培养兴趣爱好

兴趣爱好可以拓宽生活的宽度,也可以发掘自己的潜能,帮助我们表达自我。研究发现,拥有个人兴趣爱好的人更容易保持心理健康。

4.学习调节情绪的方法

调节情绪的第一步是学着察觉自己的感受,明白情绪没有对错,逐渐了解感受背后的想法、需求与期待。学着探索适合自己的良性减压方法,帮助我们缓冲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压力,提高自己的心理弹性力。推荐的减压方法有接触大自然,艺术活动(如绘画、唱歌等)、阅读、写作、冥想等。

5.培养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研究发现,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对身心健康非常重要。大学时期,我们经常要面临很多相处的问题。比如,如何和不在身边的父母相处?如何和亲密的爱人相处?如何和朋友相处?如何和自己相处?有意识的学习相关的方法,可以促进我们的人际交往,促进自身健康。

6.学会求助

大学生处于青年早期,面临很多的发展任务。比如,爱情的体验和经营,发展成熟的人际关系,自我身份和能力的评估定位,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发展,职业的规划等。从以学业为主的中学跨入多元化发展的大学,很多同学会感到不适应和迷茫。

成长的路上难免有困境,希望大家困难时,不必独自承受痛苦,及时向身边信任的亲人、朋友、老师求助,相信“办法永远比问题多”,再困难的问题都可以解决。

为让同学们更便捷地寻求到专业的支持与帮助,目前学校已开通心理咨询,有心理困扰的同学可以通过学工系统“心理咨询预约”预约心理咨询。

三、这些方法都是“坑”,千万别踩!

大学生离开家庭,进入集体生活,学习和生活方式与中学阶段有很大不同,一方面变化大、压力大,另一方面个体应对压力的方法可能不足够或者不成熟。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同学们会尝试寻求各种疏解方法,希望痛苦感尽快消失。一些不正确的方法可能迅速地平复痛苦,但通常只是一种逃避行为,旧问题没有被解决,反而出现很多新问题。以下是几种错误的情绪应对方式,同学们务必要避开。

1.物质滥用

吸烟、喝酒或者滥用毒品,可能让年轻人觉得比较酷,显得比较成熟,满足了虚荣心或者让自己更容易融入一些小团体,减少了孤独感。另外,烟、酒、毒品作用于大脑相应神经元受体,可以通过生物学作用缓解各种不良情绪,甚至产生特殊的快感。但是,这种缓解作用都是暂时性的,当体内物质浓度下降时,个体快感消失,再次体验到痛苦。这些物质具有成瘾性,需要不断增加用量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从而导致烟、酒或其他物质成瘾,欲罢不能。

2.网络沉迷

当现实中人际关系不良、挫败时,有些同学选择沉迷在手机中,玩游戏、看视频、浏览各种网页,这虽然使人暂时忘记了各种烦扰,但现实问题并未解决。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巨大反差,让个体更难以接受现实,从而封闭自己,出现学业下降、身体状况变差、人际关系疏远等问题。

3.购物成瘾

有些人由于被压抑、被忽视等原因导致内心存在强烈的不满足感,会通过购物来补偿自己。随着网络购物普及,购物成瘾者越来越多,女性更多见。冲动购物并不是真正需要,有些人收到快递时甚至都不拆包装。由于消费增加,个体又自责、愧疚,虽暂时克制,很快会陷入下一轮冲动-克制-再冲动的恶性循环。受困于购物成瘾这一恶性循环,很多人没有深入去了解自己的真正需求。也有些人为了满足购物欲望而采用欺骗、偷窃甚至其他不良方式获得钱财,进一步伤害了自己。

4.不良进食

为了得到别人夸赞,有的同学可能会过分在意体重,希望维持非常苗条的身材。为此,他们克制饮食、过分运动、滥用减肥药、泻药,还有人在大量进食之后呕吐,将吃下的食物再吐出来,试图维持能吃又不胖的状态。这不仅使身体受到了伤害,内心也越来越脆弱,更加缺乏自信,缺乏安全感。

5.自伤行为

有些同学在情绪风暴下,会伤害自己,掐、抠、咬、烫、割、划身体或者去做非常危险的活动,自觉疼痛和鲜血才能让情绪稳定下来。他们不一定是想自杀,但自伤和自杀之间并没有清晰的边界。自伤者,像有瘾一般,习惯性地用这种方式。自伤者其实是在发出信号,希望别人关注自己,给自己理解和关爱。然而从他人的角度,自伤行为比较血腥、太有冲击性,让人恐惧、担心,反而不能给予相应的理解和支持。

以上这些方法即使短暂隔离了痛苦,但并没有解决真正的问题,且带来了新的问题,形成恶性循环,得不偿失。那么该如何平复情绪,前提是要善待自己,继而采用积极成熟的应对方法,这才是长久之计。